2025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组)新疆赛区选拔赛在我校圆满落幕
发布人: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02   浏览次数:15

111日至2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兵团教育局主办,石河子大学承办的2025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组)新疆赛区选拔赛在我校圆满落幕。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有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首辰,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兆敏,新疆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曹湘洪参加大赛并致辞。



开幕式上,李兆敏代表石河子大学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全体参赛选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大赛对于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承办单位,学校将全力做好赛事服务保障工作,聚焦“以语言为载体传播中国声音”,推动语言教育与国情教育、国际传播实践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人才培养平台,引导广大青年用融通中外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他表示,希望各位选手珍惜机会,专注备赛、绽放风采。同时,学校期待与各高校一道,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凝聚更大合力。



赵首辰代表兵团教育局向赛事承办方石河子大学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三进”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关键时点举办此次大赛,不仅是对外语教育改革成果的集中检视,更是对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推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他表示,希望各位参赛选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昂扬风貌,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外语人才,不断传递、讲好身边故事、新疆故事和中国故事。



孙有中对大赛成功举办表示赞扬并指出,本次大赛不仅是检验“三进”教学成效、培养拔尖创新外语人才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外语教育实践的关键载体。期待广大青年学子在世界舞台上挥洒才华、激扬智慧,充分展现新疆青年自信开放、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



曹湘洪指出,本次大赛着力提升高校学子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样本。希望各位选手以大赛为契机,以语言为桥,以故事为媒,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新疆风采,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赋能新疆区域发展中作出积极的贡献。



其间,大赛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授牌仪式。正式授予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昌吉学院5所高校为新疆高等学校“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



据悉,本次大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育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国际传播素养。设有本科国际传播综合能力、本科笔译、本科口译、高职演讲和高职写作五大核心赛项,共有来自20所本科院校、24所高职院校的300名选手参加比赛。



闭幕式上,孙有中点评了部分参赛选手演讲内容并针对参赛选手总体作品情况提出四点建议: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家国情怀;要避免抽象说理,用故事赢得听众;要拓宽全球视野,跨越文化边界;要讲好新疆故事,服务地方国际传播。他表示,期待各高校加强与新疆国际传播中心或地方外事部门合作,建设新疆故事外语资源库,汇集新疆故事,讲好新疆故事。

经过两天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校的李明阳等12人获高职写作赛项金奖、21人获银奖、26人获铜奖、7人获优胜奖。



来自石河子大学的梁倩悦等6人获本科笔译赛项金奖、10人获银奖、13人获铜奖、3人获优胜奖。



来自昌吉学院的李萌蕾等5人获本科口译赛项金奖、9人获银奖、11人获铜奖、3人获优胜奖。



来自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海嘉欣等13人获高职演讲赛项金奖、21人获银奖、26人获铜奖、7人获优胜奖。



来自新疆大学的张宇馨等17人获本科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金奖、29人获银奖、36人获铜奖、10人获优胜奖。



来自新疆理工学院的赵永泉等61人获本科短视频赛项金奖、94人获银奖、97人获铜奖、23人获优胜奖。

来自石河子大学的陈诏祺等14人获得本科多语种赛项金奖、22人获银奖、22人获铜奖、7人获优胜奖。

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塔里木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和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来源: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