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作为石河子大学校庆活动之一,外国语学院邀请曾于2008-2010年挂职学院院长的北京大学刘意青教授来我院讲座。下午18点,会2-102教室就已经满座,不仅是外国语学院的师生,还有部分其他学院的师生也来聆听刘教授的讲座。讲座由现挂职学院院长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程朝翔教授主持。
刘意青教授首先界定了她所要讲的20世纪多元文论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元共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并重点阐述了什么是20世纪的多元文论。
接着,刘教授简要介绍了肇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并细致勾勒了这一“一元”文论在19世纪之前西方的发展,其中又重点阐释了以18世纪英国著名文人约翰逊为代表的“学养型批评”。依据这一脉络,刘教授扼要介绍了沙夫茨伯里伯爵、伯克、阿诺德、罗斯金等文论家的观点,并叙述之20世纪多元文论的兴起。
20世纪多元文论,以解构主义为例,强调多元、边缘、碎片化的研究,试图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这虽然在一方面扩展了研究范畴,为之前少为人知的研究角度打开了闸门,但很快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少研究变成确保“政治正确”和游戏性的解读。而当代部分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亦步亦趋地跟随西方文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准确把握西方文论的精髓,而且因为翻译的不足而带来诸如用理论套文本等问题。
整个讲座中,刘意青教授用丰富翔实的例子来阐释多元文论走向极端而产生的问题,理据分明,数据翔实,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多次掌声。刘教授不仅关注西方文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更关注其对当代中国的作用和影响,讲座中时时透露出对祖国发展的拳拳之情。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通讯员:欧光安